站在电动化风口上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记录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.8万辆和688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6.9%和93.4%,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。
8月份,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,成为首个达成这一目标的车企。发布会上,董事长王传福高喊“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车强国”。他还列举了一系列数据进行佐证:全球有超过60%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,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%,全球有超63%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……
从销量到技术,从专利到核心部件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然成为世界第一。那么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对了什么?
比亚迪园区打出口号“在一起,才是中国汽车”。 时代财经 摄
技术助力弯道超车
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,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,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,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,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。
燃油车时代,中国车企遭遇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领域的技术壁垒,研发周期长,长期处于“市场换技术”的阶段。进入新能源车时代,强调自研的中国车企掌握了“三电”以及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,甚至引得大众集团、Stellantis等国际豪门入股,进入“反向合资”阶段。
比如牵手大众集团的小鹏汽车一直以来都强调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,为此小鹏汽车从车辆端的视觉感知、传感器融合、到云端数据运营所需的数据上传、数据管理、分布式网络训练、数据采集与标注工具开发方面,均进行了自主研发,形成数据和算法的全闭环。大众集团或正是看重了小鹏的“技术流”,自主研发让中国新能源车产业迈入技术输出的新阶段。
新能源时代,电池、电控、电驱被称为核心“三电”,在这些方面中国也实现了弯道超车。以电驱为例,近年来,行业平均电机功率密度从2kw/kg提升到6kw/kg。埃安夸克电驱技术的出现,让电机功率密度再度跃升,该电驱系统功率密度达12kw/kg,体积相比普通电机缩小25%,还降低了传动损耗,可输出更高功率。目前,这套电驱已经应用于埃安昊铂Hyper SSR和Hyper GT车型上,可分别实现零百1.9秒和4.9秒的表现。燃油车时代的超跑仰仗于大排量发动机,这一门槛终于在新能源时代被中国车企跨越。技术进步带来了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。中汽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36.22万件,同比增长12.94%,其中,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.45万件,同比增长12.77%,反映了中国汽车专利创新质量持续提升,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加强。
在为数众多的专利背后,是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。从上半年上市车企研发投入来看,比亚迪以142.46亿元遥遥领先,而且大部分中国车企的研发投入都超过净利润。真金白银的投入,长期主义的坚持,对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。
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。
强健供应链提供有力保障
尽管新能源车产销节节走高,但零部件短缺或原材料价格上涨,都会影响新车交付,供应链的强健才是发展的保障。正如国际著名供应链学者、《国际物流管理杂志》联合创始人兼联合主编马丁·克里斯多弗教授指出:“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,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”。
动力电池处于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游,又占据成本大头,令不少跨国车企感到“头痛”,却是中国企业的“主场”。
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,今年1月-8月,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429GWH,同比增长48.9%。中国六家电池企业进入前十,整体市占率63.1%,较去年同期的58.1%大幅增加5%。韩国三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23.4%,比去年同期下降1%。作为唯一入榜前十的日本企业,松下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.6%。
从世界范围来看,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占据规模优势,更有利于降低成本,且份额仍在扩大。从企业角度来看,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稳居全球前两名,和其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一起形成“两超多强”的竞争格局。
据日本专利调查公司Patent Result统计的数据,特斯拉从2003年到2022年累计申请专利共836项。而同一时期,比亚迪申请专利数超过13000项,电池相关技术占到了一半以上。
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,不仅在碰撞、挤压、穿刺等情况下表现出良好安全性,在循环充电次数上也表现出色,循环次数可达3000多次。
今年8月16日,宁德时代推出神行超充电池,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。在宁德时代看来,“纯电动车的长续航问题基本解决,快速补能成为消费者更加关注的问题”。
垂直整合能力明显能降本增效,不少车企也选择自研电池。今年5月,吉利银河专属“神盾电池安全系统”完成首次基础安全测试;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推出了短刀电池等产品;蔚来也在科技日活动展示了自研的圆柱电池。
在动力电池之外,芯片也是新能源车供应链的重中之重。目前,蔚来已组建300人的芯片团队,同时研发自动驾驶芯片和激光雷达芯片,首款激光雷达主控芯片“杨戬”10月量产;小鹏芯片团队正在开发对标特斯拉FSD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;理想也在去年扩招了芯片团队,与三安半导体合作建立苏州功率半导体产线。
自主品牌车企则更多从车载使用量较大、开发难度稍低的功率半导体入手。一些车企也在自研芯片方面与芯片企业进行合作,如地平线与比亚迪、长城、理想、长安等主流车企达成量产定点合作。
在愈发激烈的竞争面前,车企纷纷选择向产业链上游布局,强化垂直整合能力,一方面降本增效,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供应的稳定性,将更多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,成为当下的一大趋势。
竞争带来活力,走向“技术输出”新阶段
芯片与动力电池领域你追我赶的局面,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充分竞争,不断迸发活力的缩影。中国推动新能源车竞争发展,标志性的举措是将特斯拉引入中国。
2018年7月,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、临港集团签署协议,特斯拉将在上海建设美国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,此举还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史上首个外商独资项目。
特斯拉方面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特斯拉中国的批发销量为46.4万辆。意味着特斯拉上半年全球交付的88.9万辆电动车中,50%以上来自上海超级工厂。特斯拉入华获得了足够的产能与销量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得到成长,双方成为相互成就的典范。
广汽车型矩阵。时代财经 摄
如今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,可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。不仅有国内外知名品牌参与竞争,如上汽大众、北京现代、特斯拉;还有一批年交付量超十万台的造车新势力,如蔚来、小鹏、理想等;更有不少互联网科技企业参与造车,如小米、百度、华为等。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相互竞争、相互合作,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近年来,中国新能源车更是突飞猛进。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冠军;造车新势力中,理想汽车在刚刚过去的10月销量首次突破4万辆;华为深度参与的问界新M7,10月交付超万台,累计大定超8万。
中国新能源车攻城略地,给了国际巨头不小的压力。7月,大众集团宣布与小鹏合作造车;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;10月,零跑与玛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官宣合作。跨国车企们纷纷意识到:与其从头研发,不如直接购买技术加速转型。一桩桩案例,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,从合资时代的“市场换技术”走到了“技术换市场”的新阶段。
更多的合作已在路上,更多的革新还将诞生。无论产销、技术、供应链、还是竞争环境,一切都预示着:中国已然走在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最前列。
相关阅读
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:
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
新能源汽车是指以新型动力系统为主要或者唯一动力,集节能、环保、安全等优点于一身的汽车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,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。
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走势较稳,今年1-8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23万台。2023年1-8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61%,其中8月中国占比份额65%,表现较强。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超强,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表现很好,这也是中国产业链强大,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双增长。
汽车行业是市场很大、技术含量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很高的行业,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。
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,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,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,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。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研发、政策扶持、产业链全面、竞争充分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,从而实现了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。
政策扶持方面,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。例如,中国制定了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,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、路径和措施;《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双积分管理办法》,激励了传统汽车企业转向新能源汽车生产;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》,鼓励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。
此外,中国还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和评价,建立了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》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信息管理平台,规范了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。
技术研发方面,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投入创新,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,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。例如,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,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,降低成本和重量;蔚来的换电模式,可以解决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的问题,提升用户体验;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,可以实现自动泊车、自适应巡航、自动变道等功能,增加驾驶乐趣。
部分中国车企还增程式电动车等领域进行了突破,实现了更好的满足续航焦虑群体的出行需求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产业链方面,中国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涵盖了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车再到后市场的各个环节。在汽车产业链实现了换道超车之后,传统燃油车的被动局面在新能源车中不复存在,形成了中国新能源车强力发展的的协同效应。
从基础矿产利用上,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,电机优势尤其明显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;中国拥有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,可以提供高质量和低成本的配件;中国拥有多样化的整车制造商,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;中国拥有广泛的后市场服务网络,可以保障用户的使用便利和安全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还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充电和换电设施网络,为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撑。
综上所述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、政策扶持、产业链全面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,从而实现了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。
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,也为全球的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示范。展望未来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、开放合作、绿色发展的理念,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